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12月由科技部批准、在原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联合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建设。实验室聚焦强国建设和“双碳”目标需求,主要围绕硅酸盐科学新理论,建材低环境负荷变革性制造技术,功能/智能硅酸盐建材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开展研究。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承续原国重持续设置开放基金课题。现发布实验室2025年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
一、总体目标
面向科技强国战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建材产业优化升级重大需求和“硅酸盐建材跨尺度设计与低环境负荷制备”的关键科技问题,创新硅酸盐建材跨尺度设计理论与先进建材新体系,突破硅酸盐建材低环境负荷变革性制造原理与技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环境友好先进建材,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课题要求与布局
(一) 基本要求
根据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规定,实验室开放基金将资助学术意义重大、思想新颖、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优先发展领域、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基础性或应用基础研究。
(二) 课题布局与设立形式
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方向为:先进建材跨尺度设计方法、先进建材低环境负荷制备、新一代功能/智能硅酸盐建材设计与制备,设立原始创新、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三类课题。原始创新课题资助金额40-60万元/项,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每个方向拟资助1项,需跟3个重点资助方向所备注的依托单位中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合作提出申请。重点研究课题资助金额20万元/项,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一般研究课题资助金额10万元/项,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原则上重点研究课题拟资助项目不超过10项,一般研究课题拟资助项目不超过15项。
三、原始创新课题重点资助方向
(一)胶凝材料新体系跨尺度AI设计
围绕胶凝材料行业“双碳”目标与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等“强国”战略,针对传统胶凝材料制备的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碳排放等关键瓶颈,开展长寿命、高性能、多功能、环境友好胶凝材料新体系创制,利用AI技术,开展胶凝材料新体系跨尺度设计研究,突破胶凝多层次跨尺度特征基因识别与解析技术,建立跨尺度特征参量关键传递因子与跨尺度关联技术,构建胶凝材料高质量数据库和小样本机器学习模型,实现胶凝材料温和制造与性能靶向调控,实现长寿命、高性能、多功能、环境友好低碳胶凝材料新体系创制。构建胶凝材料数据库1个,机器学习模型1个,低碳胶凝材料新体系1-2个,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
(二)建材大替代率原/燃料制造
围绕国家“两化融合”战略与“双碳”目标下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针对水泥低碳生产应用替代燃料降碳面临的燃料成分波动、预处理不足、人才培养周期长、海外人才紧缺等关键瓶颈,以AI技术为核心开展智能工厂全流程改造研究,以智能体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带动数据集与大模型创新迭代。通过“数据 - 模型 - 智能体”技术闭环,突破核心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降本、增效、赋能,形成可快速复制的智能工厂建设范式。采集全流程生产数据,开发相关技术,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基于基础大模型结合工艺知识训练专用小模型,构建多模态时序大模型。开发核心智能体并集成RTO/APC工具,实现集控操作智能化。发布《水泥行业智能体技术标准》,建成水泥低碳制造AI智能体服务平台,形成2-3个覆盖熟料烧成、原料/水泥粉磨等核心环节的“智能体”应用案例,并提交技术研究报告1份,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
(三)建材低环境负荷制备工程科学
聚焦建材行业低碳发展和固废协同处置需求,针对多元固废替代和机制骨料影响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关键问题,基于水泥体系下固废协同活化机制,建立多场景建材设计及制备方法,结合建材产品性能需求形成机制骨料粒形改善、级配调控及石粉含量控制技术。针对水泥窑尾烟气成分复杂、粉尘量大等特性,开发CO2高效捕集技术,建立适用于水泥窑尾烟气特性的高效碳捕集材料应用技术与工艺,开发性能优化方法与装备;突破基于水泥窑尾烟气条件的水泥基材料高效碳化增强技术,开发高活性辅助胶凝材料碳化制备工艺。开发低碳建材产品2-4种,高性能吸收/吸附剂材料不少于2种,申请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
四、重点及一般研究课题重点资助方向
l 先进建材跨尺度设计方法
1.1先进胶凝材料温和制备技术
1.2 胶凝材料新体系跨尺度AI设计
1.3 新功能、新性能建材开发与智能设计
2. 先进建材低环境负荷制备
2.1 建材大替代率原/燃料制造
2.2 工业尾气CO2 循环利用
2.3 建材低环境负荷制备工程科学
3. 新一代功能/智能硅酸盐建材设计与制备
3.1 建材纳微结构与功能协同调控原理
3.2 结构与多功能一体化先进建材
3.3 新场景用功能/智能建材制备与应用
五、申报资格要求
(一)凡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博士后或相应水平的研究人员均可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原始创新和重点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
(二)本实验室开放课题主要资助与本实验室有实质性合作的申请者,但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鼓励与本实验室45岁以下青年科研骨干联合申请。
(三)申请课题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明确,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可行,研究重点突出,考核目标明确。
(四)申请人同时只能承担一项本基金项目,作为负责人承担本基金项目且尚未结题的,不得再次申请。
六、申请程序和说明
1. 申请人须按后附的《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格式,认真、如实填写。
2.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送。
3. 提交材料时请将PDF电子版(签字盖章扫描件)发送至指定邮箱。
4.开放课题的评审与管理按照《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5. 2025年度的开放基金课题受理时间2025年7月1日-2025年8月1日。
6. 立项流程
发布指南:实验室发布项目指南。
项目申报:项目组提交课题申报书。
形式审查:实验室对申请书格式、团队资质等进行初审。
函评阶段:邀请领域专家匿名评审。
项目答辩:原始创新课题须经立项答辩评审后予以建议立项。
通过评审的课题,经实验室主任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签订任务书,拨付项目款,并执行课题。
七、考核方式与要求
1. 考核方式
1.1 学术成果要求:实验室资助的开放课题发表的论文、论著、研究报告、鉴定证书以及科技成果等,应署实验室名称,署名为“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英文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ate Materials for Architectures”,并须标注资助项目(含课题编号),“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资助”(Support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ate Materials for Architectures)和课题编号;或以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发明单位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 过程检查:课题负责人须每年7月31日前提交课题年度进展报告,年度进展未达标者需整改或终止支持。原始创新和重点研究课题负责人每年须进行现场交流,同时鼓励一般研究课题负责人来本实验室交流。在研究期限结束时均需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和已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复印件,此后发表的相关论文复印件也应陆续寄本实验室存档。
1.3 经费管理: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执行,且符合实验室预算要求;
1.4 答辩要求:原始创新课题须结题答辩,专家组评分≥75分;
1.5数据归档:与资助课题有关的所有实验数据需提交至本实验室共享平台。
2.考核要求:实验室开放课题按照任务书要求执行
3.课题延期:课题负责人确因需要申请延期,应于课题计划结题日期前提前至少二个月提出书面申请,并获本实验室主任办公会同意方可延期结题。延期结题期限不超过一年。
联系人:肖海燕(武汉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027-87651856
收件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